按照上海“十四五”规划建议,“新城”指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这一次,“五大新城”的使命是重塑城市空间格局,其定义与过往人们的认识有着很大不同。“五大新城”不再是城市副中心,而是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新城也不是卫星城,而是拥有差异化优势特色甚至尖端产业的聚集区;新城不应是卧城空间或睡城空间,而是连接上海和整个长三角的特殊节点,拥有吸引人才扎根落地的完整配套环境;新城更不是房地产增值空间,而是融合科技、农业、生态、服务于一体的综合城市体,是人和工作、生活相结合的新型城市空间。
走“产城融合”“产业强城”之路
“五大新城,单听这4个字并不陌生。”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农工党中央参政议政咨询专家、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姚耀向《IT时报》记者表示,早在2001年,上海市就曾提出过打造包括嘉定新城、青浦新城、松江新城、奉贤新城、南汇新城、金山新城和崇明城桥新城在内的七大新城;“十二五”期间,上海市也曾提出要将建设重心从城中心转移到郊区的七大新城。“值得关注的是,此前长三角一体化还未上升为国家战略。如果站在这个新的战略要点来看,当前,要让五大新城发挥在长三角乃至长江流域综合节点的辐射功能、新型城镇化示范样板,落到实处的‘产城融合’是基本思路”。
姚耀提醒,不能简单地把“五大新城”仅仅当作疏解市中心人口、吸引外来人才的所谓“卫星城”,更不能一开始就用招商思维急于框定相关产业的发展模式。
今年上海市两会期间,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表示:“五大新城如何发力,事关上海城市发展空间,事关上海经济发展后劲,不能把新城作为中心城区疏解人口的卧城空间、睡城空间,更不要把新城作为房地产增长的依赖空间。”
王振还强调了“产业强城”的重要性,他认为,“产业发力点应在制造业,尤其是制造业中的战略新兴产业或是先导产业。在整个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布局空间中,郊区五个新城也是最具区位优势和发展潜能的区域之一。”
让“新城人”也有“新上海人”的获得感
上海交大安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陆铭分析,上海当前面临着发展空间的局限,在人口、土地、产业等方面必须寻找新的增长空间。他认为,上海提出建设“五大新城”“五型经济”,就是要进一步突破约束,在“五大新城”形成对于人口、土地和产业发展空间的突破。
姚耀认为,在扩展空间的过程中“生活先行”很有必要,“总书记曾说过,城市不可能漫无边际蔓延,城市人口也不可能毫无限制增长。五大新城在疏解市中心过于密集人口问题的同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如何在新城范围让各自集聚的百万级人口有一个在综合生活品质不输于市中心,甚至超过市中心的居住环境和工作环境。”
“更进一步说,如果能让那些没有上海沪籍的人在新城也能体会到与本地人和新上海人一样的融入感与获得感,这样的新城才会有持久的活力和吸引力。”姚耀举了一个很接地气的例子。
勿忘生态、文化和农业
“城市发展要有个性,新城有很重要的特质,就是江南水乡生态。上海不缺高楼大厦,如果把生态搞起来,相信新城就有竞争力。”奉贤区委书记庄木弟认为。
姚耀建议,“五大新城”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也就是说,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多个规划相互融合、统一筹划的改革。
姚耀举例,“五大新城”的规划与发展应是在严格设定生态保护红线基础上。与之相呼应,一方面可以将为引进企业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的技术配套和服务等作为新的增长点,形成各具特色的生态建设模式,加快形成绿色产业链的样板;另一方面挖掘潜力,争取实现新城居民对减碳、脱碳的自觉行动,建立脱碳经济基础上的“产城融合”新模式。与此同时,在“产业强城”的同时,不要忽略农业发展,“上海维持一定的粮食生产、特色蔬菜水果的生产,是城市安全的需要,也是生态保护、丰富城市底色的需要”。
从北斗到华为,拥抱“长三角数字干线”
青浦新城要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发展带
究竟什么是“五大新城”?顶层设计给出了许多关键词,如“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上海都市圈第一圈层”“上海发展的战略拱卫带”等。为了破解这些战略定位背后的更深层次含义,《IT时报》记者分别走访“五座新城”,从产业发展角度解读“五大新城”背后的战略意义,第一站来到青浦新城。
家住青浦金泽的老马常常会感叹,夜晚远眺不远的苏州吴江,高楼林立、灯火通明,而自己明明住在“大上海”,却更像是生活在农村。今年上海两会上,就有政协委员坦言,上海郊区的潜能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发挥,长期以来郊区的发展落后于江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对于老马来说,上海市“五大新城”建设无疑是一个好消息。近日,《青浦新城“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下文简称《方案》)发布,青浦新城2035愿景立足上海大都市圈、引领示范区、辐射长三角的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独具特色的开放创新之城、水韵公园之城、上善江南之城。
“新蓝图”预计8月出炉
根据《方案》,青浦新城范围北至S26沪常高速,东至油墩港,南至沪青平公路,西至青赵公路一线,总面积91.1平方公里。至2025年,青浦新城常住人口规模约55万;至2035年,青浦新城常住人口规模约65万。
两周前,美国顶级规划事务所Sasaki中标青浦新城的主要设计规划项目,同时,中规院、上规院和瑞安等团队也将参与青浦新城“1+3”4个重点区域的总体城市设计。其中,“1”指“青浦新城中央商务区”;“3”包括老城厢及艺术岛周边的 “城市更新实践区(江南新天地)”、青浦大道以西高能级公共服务集聚的“未来新城样板区”、青浦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内的“产业创新园区”。预计“新蓝图”今年8月出炉。
据悉,目前青浦区已成立新城规划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赵惠琴担任组长,区长余旭峰任第一副组长,其他副区长担任副组长,各委办主要领导及建设公司负责人担任成员。青浦区“新城办”也已成立,区各相关部门联合进行顶层设计和职能配套。
“长三角数字干线”
集聚万亿级数字产业经济带
“华为正在建的青浦研发中心附近,别墅的房价已经从1万涨到4万了。”一位青浦本地人感叹,明星企业的带动效应太大了!
在青浦,像华为研发中心这样的明星企业还有不少,“长三角数字干线”正成为青浦响当当的名片。“长三角数字干线牌”又叫“G50数字干线”,在这条“干线”上青浦的数字产业布局日趋清晰,从徐泾、西虹桥的北斗创新基地,到赵巷的市西软件园、人工智能产业园,再到西城的华为研发中心,三个重要节点串起了整个数字干线。
《方案》要求,这条“长三角数字干线”向东加强与张江科技城和中心城区的对接,向西进一步联动、辐射和引领长三角沿线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通过先“依托新基建推动G50打造长三角第一条全数字化高速公路”,再推动“G50沿线城市打造长三角智慧互联的城市治理共同体”的两步走,最终集聚形成长三角G50沿线万亿级数字产业经济带。
UCloud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也是“长三角数字干线”上的一家知名云计算公司。“从拿到土地到取得施工许可,居然只用了3天。这个速度和效率让我们惊讶!”优刻得公司项目经理杨淑宝感叹,作为青浦区的重大项目,优刻得青浦数据中心项目从去年8月4日土地摘牌至8月7日获得桩基施工许可,只用3个自然日,刷新了青浦区项目办理新速度。
优刻得创始人兼CEO季昕华说,他确实切身感受到青浦的速度、温度和青浦区政府务实的“店小二”精神。
没有空中线缆的美丽城区
青浦新城的城市治理也是有望“出新”的地方。坚持数据赋能,构建城市建设和治理的数字化与智慧化实施路径,在这点上,青浦新城看得很准。
《方案》中明确,高标准推进新城地下管线规划、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转型,高水平建设“三维地下城市”空间数据库,推动新城率先实现地上、地表、地下三维一体可视化的“一张底图”总体建设目标。高水平的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网络是新城新基建的基础,至2025年,道路信息通信管道覆盖率不低于90%,这意味青浦新城将是一个基本看不到空中线缆的美丽城区,而在此之上,基础设施管理、公共服务运营、社区网格管理、城市更新推进等新应用场景将获得创新的基础。
上海电信青浦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海电信将为青浦新城提供高水平的5G和固网双千兆宽带商住网络配套,为中央商务区和各产业园等打造智慧城市和数字园区的新基建基座,并积极推动包括5G专网等在内的最新前沿技术和应用在新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