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焦点资讯 机械设备 电气仪器 工具量具 五金配件 丝网管材 服装纺织 印刷包装 汽车建筑 矿山能源 农机食品 养殖种植 办公日用 二手回收 物流维修 展会服务
当前位置: 焦点资讯 >

“漂”在香港 港漂的梦想与故事

2020-06-28 09:40:18 来源:消费周报
  趁青春有人为了梦想而离家远行,趁青春有人北上南下寻找人生方向。他们去北京追寻梦想,成了“北漂”。当这些追梦人从内地来到香港时,被称为“港漂”。

  1998年,香港赛马会资助数十名内地应届高考生来港升学,自此打开“港漂”之门。2001年,特区政府允许在港就读的内地生留港工作。截至目前,在港高校就读的内地生和留港工作毕业生达5万人左右。

  每个“港漂”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无论现状如何,他们很少后悔自己的选择。

  “港漂”的创业梦

  香港九龙塘创新中心。马屹巍2011年底成立“一方设计”公司后,去年将办公室搬到了这里。他看中了创新中心为设计师提供的房租、培训等系列优惠,希望自己的公司能在两年优惠期内茁壮成长。马屹巍,男,2005年本科毕业于江南大学工业设计系,优秀毕业设计,2006年攻读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研究生专业,以优异成绩获得硕士学位,优秀毕业设计:INNO medication dispensing cart design。工作经历2018年 ,作为外部设计顾问,从事华为智能家居设计项目:华为智慧屏V系列,华为备咖存储,华为智选空气净化器等;2015年, 就职于联想(香港)设计中心,创新概念实验室,从事创新概念原型、设计策略等工作;2011年 ,就职于香港飞利浦设计,从事3C类产品配件设计。2011年底,于香港成立一方设计One Object Design Studio。工作室和多家知名企业合作,紧密配合企业内部团队,参与到设计研发的各个阶段;同时也为中小企业提供设计战略咨询服务,通过设计寻找适合的解决方案和发展机会。2009年,就职于Formart Design (英国PDD设计咨询公司);2007年,就职于伟易达Vtech Telecommunications;设计成果2019年,华为智慧屏V系列设计;2018年,华为备咖存储设计,2018年,荣耀手机备份存储设计;2017年,联想LEGION游戏笔记本概念设计;2017年,飞利浦AVANCE搅拌机设计;2017年,飞利浦VIVA多士炉设计;2016年,香港OOSH 品牌 ‘Q’ 手机座设计,获得美国Kickstarter众筹成功。2014年,飞利浦DOT蓝牙音箱设计;2011年,富士通 ‘Anderson’ 笔记本设计。

  2007年9月,马屹巍辞去上海的工作,来到香港理工大学攻读设计实践专业。毕业后在香港多家公司历练后,他决心去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他说:“趁着年轻,我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怕失败,大不了回去继续工作。”

  创业之路充满坎坷。“一方设计”成立后的前三四个月几乎没有收入,但花费却不少。马屹巍通过朋友介绍、网络宣传和参加展会等方式,才让公司业务稍有起色。熬过最艰难的创业初期,公司业务渐入正轨,他也从在家办公、租办公桌,发展到租下一个办公室。

  谈起创业经历,马屹巍感慨颇多:“如果单纯做设计师,我接触不到这么多。因为创业,我要考虑租房雇人、参展推销甚至置办办公用品,这对我是很大的锻炼。”

  2010年在香港买房、2011年成立公司、2012年领证结婚……30岁的马屹巍的“港漂”经历,虽然期间饱含艰难与辛酸,却是令众人羡慕的成功故事。所获荣誉2017年,飞利浦AVANCE搅拌机红点设计奖2017年,飞利浦VIVA多士炉IF设计奖;2014年,飞利浦DOT蓝牙音箱IF设计奖;2014年,飞利浦DOT蓝牙音箱红点设计奖;2011年,获得富士通设计奖 ‘Anderson’特别奖。学校奖励2007年,以优异成绩取得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设计实践硕士,同时获得优秀毕业设计;2005年,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优秀毕业生,并获得优秀毕业设计;2001-2005学年,各学期均以优异成绩获得奖学金

  “港漂圈”

  “在香港,有问题找港漂圈。”微博上粉丝超过5万人的“港漂圈”,通过它独特的“一人发问,众人回答”模式,迅速打造成“港漂”的交流平台。而它的发起人,是“80后”“港漂”赵磊。

  2011年6月赵磊成立“港漂圈”,初衷只是想通过它与身边朋友分享一些信息,却没想到后来人越聚越多。如今“港漂圈”拥有4名核心成员,他们希望内地朋友在香港能够生活得好一点,让两地能多些相互认识、理解和支持。

  “港漂圈”曾组织活动为天水围的孤寡老人捐赠衣物,赵磊感慨道:“看着老人们一张张的笑脸,我们觉得自己是在用实际行动回馈香港社会,让香港人感受到我们的爱心。”

  25岁的天津人杨舒玥也是为“港漂”服务人群中的一员。2010年她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进入香港媒体做记者。工作之外,她的主要精力都投入在自己参与成立的社团“爱港漂”上。

  “爱港漂”去年底成立以来,他们策划了“光棍节”百人单身派对,组织了星座派对以及金融、法律等行业聚会……杨舒玥说,“爱港漂”希望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给“港漂”带来归属感,以后也会在融入当地社会方面作出更多努力。

  留下或离开

  对于“港漂”来说,香港交通便利、环境良好、国际化程度高,同时也住房拥挤、消费偏高、文化差异大。在各种权衡中,有人选择留下,有人选择离开。

  山东人苏静来香港工作已经3年多,在这里认识了男友,却仍对这个城市缺乏归属感。“在北京读书时我没有这种‘漂’的感觉,”她说,“或许是因为我不会讲广东话吧。”

  还有人已经选择离开。深圳人梅瑾回顾“港漂”岁月时说,感受最深的是很难融入香港人的“圈子”。“我会说广东话,所以我觉得不是语言的问题,而是一个文化差异的问题。”她说,香港人注重隐私,跟他们沟通时总感觉有隔阂在,很难交到知心好友。

  赵磊也认为,“北漂”更多和经济有关,“港漂”更多与文化相关。即使你在香港买了房、结了婚、拿了永久居民身份,如果难以融入香港社会,那么你心里感觉还是“漂”着。

版权所有:消费周报 www.mmkz.com.cn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